找到相关内容1937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四摄”那一些法放进去,作为观察的要点,这样它原本是倾向自我调伏烦恼的修行,就可以拿来当作慈悲法门、或社会关怀的一些前行。   祝平次:那在《阿含经》跟《杂阿含经》大概会不会有一个,我的意思是说,它有...其实他经常在讲,大家已经耳熟能详,他只要点一下说,这是“八圣道”,大家就很清楚那个内容。因为他讲四十几年,所以很多东西他就不一定会重复,所以后来的人读经,就需要前前后后去参考相关经典,互相补充。   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《四部阿含经》。 《阿含经》的翻译   最早在我国翻译的《阿含经》只是其单品小经,东汉时最早传译的《四十二章经》就是辑录《阿含经》要点的经抄。东汉末年的安世高,三国东吴支谦皆译有大量四部《阿含经》中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朱熹的儒佛之辨

    ,如天降雨择地而下矣。(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》卷二八,《大正藏》第47册,932页下)   宗杲反驳的要点是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固然是人性的具体表现,但它们本身都不是“性”,儒家只认仁义礼智信为天理,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5.html
  • 六朝形神之争

    而著《神灭论》。   《神灭论》自设宾主,共三十个问答,要点如下:  (一)形神相即。相即就是不离。范缜说:“神即形也,形即神也,是以形存则神存,形谢则神灭也。”形神不离是以神依赖形体为前提,而不是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27826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

    一个要点。   第三,成佛只靠智慧,无须一切修行。神会说:“夫所信行修习,不离于智觉,既有智觉,即有照用,如是因果宛然,生灭本无,何假修习?” 希运说,十住十地苦修者,只是历劫枉受辛苦,“纵使三祗精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578946.html
  •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

      「同」、「别」二教与「五教」,有其相应之处,因同、别均属一乘。其中「别教一乘」是直显门,「同教一乘」是寄显门。其「寄显」的说法,有三要点:   *1中下根者不能了解一乘无尽之义,故须寄托于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478958.html
  • 相应部选读·第九单元:见相应

    主要是在“见”,然后到二果,贪嗔痴薄就是来自“行”,三果就是欲界贪跟嗔没有了,可是还有色贪、无色贪等,所以初果的要点在“见”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解除贪、嗔,大概认为这样最快,因为“见解”的错误是推动贪、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378978.html
  •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

    ,或有以信方便,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。(T26.41a)   这里强调的仍然是给初学者的胜方便,名之为“易行道”,而其要点,乃在于以信为方便,承佛之力,而能易行疾至不退转位。   《十住毗婆沙论.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3879035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2)

    :菩萨于佛土身不动摇,而以应化身,遍十方世界,广作佛事。而其修行的要点,则是上求与下化。换言之,仍是佛道上的自利、利他。   十九、世亲对净土法门的结论:智慧、慈悲、方便成就“回向门”   以上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979286.html
  •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

    师承。密宗之所以叫密宗,就在于他的很多要点是靠师傅给徒弟口授心传,是不写不写入经典里去的,如何修炼并无文字记载,仅靠口授心传。汉传佛教往往就不讲究这些身心修炼,讲究“悟”,只要把经典悟清楚,就像慧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479922.html